本期,我们将走进四川龙桥黑熊救护中心,探望那些曾饱受抽取胆汁痛苦,而今重拾自由的月熊,它们有着让人惊叹的坚强意志和康复能力,也有对人类的宽容;同时,团队还将深入鞍子河,探寻这一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视频:亚洲动物基金—爱之守护
DAY1
北京——成都
参与活动人员在成都会合。
DAY2
龙桥黑熊救护中心
在专家带领下,参观兽医院、康复区、特护区、生活区,参观月熊墓地、墓园。
鞍子河自然保护区
了解户外探险知识,在向导带领下熟悉保护区环境。
DAY3
鞍子河自然保护区
穿越森林,了解保护区内的珍稀动植物,通过辨别动物足迹、觅食痕迹来找寻它们的生活轨迹。
成都——北京
活动结束,从成都乘机返回北京。
汪松
曾任两届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科学顾问、联合国环发大会中国政府代表团高级顾问,参与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政府间谈判,曾获环发杰出贡献和国际合作显著成就奖、国家环保局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因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等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2003年爱丁堡奖章。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摘得此枚奖章,也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亚洲学者。
奚志农
云南大理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野生动物的拍摄和保护,实践着用影像保护自然的信念。在这一信念的指引下,他将鲜为人知的滇金丝猴展现在大众面前,并由此保护住了它们栖息的一片原始森林;他首次报道了藏羚羊被大肆猎杀的危机状况,促进了国内外公众对藏羚羊保护的关注;他创办了“野性中国”工作室和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进一步壮大了用影像保护自然的队伍。他在二0一0年被英国户外杂志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四十位自然摄影师之一,也是第一个在野生生物摄影年赛获奖的中国摄影师,还是目前唯一入选“国际自然保护摄影师联盟”(iLCP)的中国摄影师。
解焱
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近20年,曾任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中国项目主任(2005-2012)。出版了“中国物种信息服务”(CSIS)、《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国兽类手册》和《中国生物多样性地理图集》等著作。组织推动制定《自然保护地法》,牵头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自然保护地友好产品增值体系,通过推动自然保护地的社区生产生态友好产品,缓解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杜洋
负责园内的种群管理工作,曾参与“国内圈养野生动物种群遗传学管理网络建设及首次全行业圈养野生动物普查”项目、北京动物园血雉引种项目、北京动物园野生鸳鸯繁殖生态学项目等,目前参与圈养丹顶鹤野化放归项目。长期工作在动物保护第一线,具有丰富的园内种群管理经验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